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总台央广记者探访山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

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央广网北京10月29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说的是传统农业的耕种情形,但如今农民种地不再是过去的面朝

央广网北京10月29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说的是传统农业的耕种情形,但如今农民种地不再是过去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现代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现在常说“让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这背后其实是农业智能化的体现。

今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110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打造出一幅幅未来农场的模样。今天(29日),总台央广记者探访了位于北京小汤山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走进位于北京小汤山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2500亩的广阔农场工作人员寥寥无几,却见一只小型机器人四处奔跑、田间小道上停放的新式农用机械以及天空上飞行的无人机。

一片种植甘蓝的露地上,采收车正有序地收割成熟的甘蓝,一颗颗翠绿的甘蓝通过车上的传送带次第进入一旁的装卸车中。仔细看才发现,无论是拉动采收机的拖拉机还是装卸车,都没有驾驶员,全程无人化操作。工程师崔友林说,这块甘蓝种植从翻土、起垄、播种到田间管理、采收,几乎无需人工参与,全程智能化。“整个过程全部实现了无人化管理,不需要人在这一块进行操作,通过无人机、无人管理系统、水肥自动管理系统,实现了整个无人化农场。我们通过这种无人驾驶把机手解脱出来,一个方面给他们减轻劳动的强度,另一方面也解决咱们现在劳动力缺乏的问题。”

除了节约人力外,经测算,这种蔬菜规模化生产人机智能协作技术,平均减少用水量25.4%,减少用肥量31.2%,减少用药量70.5%,露地蔬菜亩均节本增效112元。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华瑞介绍,这套我国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运用了北斗导航技术。吴华瑞说:“这里面主要是用我们的北斗技术,实现它的精准定位,特别是在甘蓝机里面实现精准对行,这样保证在收获和移栽的时候不漏窝,另外也不损坏果实。”

吴华瑞表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科技人员与当地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提供技术服务,菜农只需下达指令,即可实现这一技术的使用。目前该技术正准备在甘肃、浙江、江苏等集中连片的甘蓝生产区推广。吴华瑞说:“目前在当地正在做设备的集成实验,计划在明年四月份春茬的时候,我们首先可能在甘肃进行12万亩的甘蓝无人化移栽的活动。”

另一边的蔬菜大棚里,喷药机器人自主行走于温室内对番茄、黄瓜、西瓜等蔬菜对行喷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农艺师陈春秀介绍,喷药机器人喷药不仅节约了人力,减少用药量,种出的蔬菜品质也更好。陈春秀说:“假如在结瓜期的时候,一颗蔬菜只需要350克的水,那么它就自动给350克。肥也是,给它配好了量就特别精准。而人工按照一亩地浇20立方米的水,量就非常大了,浪费很多水。这么计算下来节约70%的水,肥也节约了60%以上。此外,它对病虫害的防治有监测预警,比如多少温度、湿度就容易发生黄瓜的霜霉病,它就给一个指示。”

这片“未来农场”种植着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粮食作物,桃树等五六果种以及甘蓝、黄瓜、西红柿等十多种蔬菜,是我国第一个精准农业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基地,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建设。这样的农场何时能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技术推广处处长崔江浩表示,基地里的农业科技代表了未来引领性的方向,而要实现全面推广还需要几个条件。他说:“一方面随着土地的流转集中,农业的经营越来越呈现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这样通过应用大型的农机装备和智慧装备,实际上每亩平均成本在逐步降低。另一方面,我们将通过农业发展的机制,比如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社会服务,通过一些专业的服务公司或者合作社来服务农户,降低生产成本水平。”

崔江浩介绍,未来农民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操控田间的管理、生产、收获。“农民完全可以不用来到现场通过手机来操控农机的采收、管理,包括后期的加工和处理。应该说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我们农业的未来也将会实现无人农业、智慧农业,同时实现农业的标准化发展。”

文章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网址: http://www.xdnyyj.cn/zonghexinwen/2020/1030/785.html

上一篇:「大学生记者看盛会」上合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
下一篇:解读:成都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行动

现代农业研究投稿 | 现代农业研究编辑部| 现代农业研究版面费 | 现代农业研究论文发表 | 现代农业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农业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