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新型职业农民助力农业现代化,由农业培训看我

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有6亿人每月收入1000元左右”,两会闭幕记者会上道出的事实日前引来广大讨论,这6亿人中绝大多数不在正看着这篇文章的你我身旁,而在广大且分散的农村里,在广袤的土地上

“中国有6亿人每月收入1000元左右”,两会闭幕记者会上道出的事实日前引来广大讨论,这6亿人中绝大多数不在正看着这篇文章的你我身旁,而在广大且分散的农村里,在广袤的土地上劳作。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的统计数据,2018年末中国乡村人口约万人,占全体人口的40.42%,其中第一产业就业者约为万人,约占全部就业人口26.11%,但第一产业产值仅占全国GDP的7.19%,为亿元。 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对比同期全国平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农村人口大致落于全国40%底层中低收入户的区间。

表1: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分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一产业从业人口占比从1953年的83.54%一路下滑至今,反映了伴随着经济起飞的产业转型进程。有人说真实的中国农村里,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 90后不提种地,似乎只有缺乏其他技能又无能力进城打工的老弱妇孺才下田耕作。因此,既有印象中,农业是一个只靠劳力而不需要培训的行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节气,仰赖老天的照看,进而获得丰盛的收成,但运气差遇上了类似今年的大雨,只能仰天长叹。

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工具、新设备、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多,还有各种新的商业营销模式也在这个传统产业中生根发芽,培训成为新时代农业的必要选项,未来的农民可能需要持证上岗,农业不再只是靠天吃饭,智慧农业、精准农业成为新兴潮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更是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基于此,35斗将对国内外农业职业教育现状作出盘点与探讨。

他山之石,国外农业教育的经验参考

摊开世界各国一级产业产值,中国高居首位,全中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就业人口共同造就了这个成绩,而产值前十名的国家中,位居已开发国家之林的美国与日本以少于5%的全体就业人口名列前矛,将榜单扩大,欧洲各农业强国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也用极少的人力达成可观的一级产业产值。

表2:全球一级产业贡献产值排行与该国农业就业百分比

若以一级产业中每名职工所带来的附加产值来看,中国落居93位,劳动生产效率落后前段国家数十倍,而位居前段的国家绝大多数仅有少于5%的总就业人口投入一级产业,这是工业化与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但也是各国农业实力的体现,为何这些国家能够以极少的人力创造更多的单位产值?除了科技设备外,人力素质更是关键差异,我们将进一步观察这些农业强国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以期能为中国农业教育作为借镜。

表3:世界一级产业每名职工增加产值排行与该国农业就业百分比

说明:以每个工人的增加值是劳动生产率的一种度量,即单位投入的增加值。因资料可及性限制,使用2018年资料,使用2017年资料。

德国

农业就业人口仅约百万人的德国,粮食自给率却超九成,高效的农业产出得益于高度的机械化与集约作业,因此训练有素的农业从业人员不可或缺。在德国,不论是自耕农或是受雇于人,甚至经营农场,都要经过专业的农业教育训练,通过国家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或执照后才能从事涉及商业行为的农业活动。

德国农业教育体系如同其他学科实行双轨制,分流为农业高等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

德国农业高等教育包括传统的研究型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研究型大学实施学科教育,培养高层次农业人才;应用技术大学则是培养面向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以及实践导向的应用型人才。普通中学毕业后入读,或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并具有一定从业实践经验者,有机会至应用技术大学或普通大学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年轻人也可以在10年的义务教育后选择接受农业职业训练,农业职业训练一般为3年,由职业学校授课及农业企业里的职业实践两部分组成,首年为基础教育,包括:职业训练农场相关事务与联系关系,农场工作、生产、行销技术与组织,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与农场经营成果评估;后两年为农场实务训练与专业课程,区分为植物生产与动物生产两大部分。

现行农业职业教育主要是依据1995年德国粮农林部协同教育部推动的农业教育训练法,其规范了农业教育训练的目标、计划与内容、资格鉴定与认证等。

3年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毕业后即取得专业农民身份,可直接就业;或选择至农业技术学校继续进修,累积1 年的实习及2 年的技术学校学习后,取得农业技师执照;或是通过3年的全职实习可以取得农业师傅执照,进而取得经营管理农场及招收学徒的资格。此后如果能够通过附加考试,还可进入农业高等学校深造。

文章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网址: http://www.xdnyyj.cn/zonghexinwen/2020/0801/453.html

上一篇: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 “绵碚”携手
下一篇:袁家军: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

现代农业研究投稿 | 现代农业研究编辑部| 现代农业研究版面费 | 现代农业研究论文发表 | 现代农业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农业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