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记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酿造高粱研究室主任

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为程庆军在田间仔细观察高粱长势。 韦 峰 摄 翻看程庆军的朋友圈,超过一半都是关于农业生产内容的分享。交谈间,他与同事们聊得最多的也是如何提高高粱生产效益的事情。打开

图为程庆军在田间仔细观察高粱长势。 韦 峰 摄

翻看程庆军的朋友圈,超过一半都是关于农业生产内容的分享。交谈间,他与同事们聊得最多的也是如何提高高粱生产效益的事情。打开他的工作日志,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一页页纸真实地记录出26年来程庆军在广袤土地上风里来雨里去的坚实足迹。

永葆初心,精于科研。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程庆军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一线从事高粱遗传育种研究、种质创新改良和技术研发工作,并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等20余项科研推广项目。他的心血,全部倾注在了科研及其应用上,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见解,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为全市乃至全省高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过去,高粱品种植株高大,不利于机械化作业,选育矮秆、高产、适宜机收的高粱新品种就成了程庆军的主要工作目标。为此,他主持完成了我省第一个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选育研究项目,创建了机械化栽培高粱杂种优势类群,选育出多个适宜机械化栽培的新品种,促进了我省高粱育种由传统的稀植大穗高秆型向密植群体矮秆型转变,为解决高粱倒伏问题、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贡献了力量。目前,育成的晋杂35号、晋杂40号、晋粱211、晋粱210等一批机械化类型高粱品种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科技兴农,重在成果推广。26年间,程庆军育成不同类型的高粱新品种达25个,通过了国家或省级鉴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所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及山西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推广高粱新品种晋杂22号、晋杂102号、晋杂23号、晋杂35号等,也按要求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目前,高粱新品种种植面积达296.1万亩,带动农民增收4.23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让农民切身感受到科技兴农带来的实惠。积极与农业种子生产企业以不同形式开展合作,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晋杂22号、晋杂36号、晋粱211等9个品种转让于山西、河北、内蒙等省内外种子生产企业,转让金额达200余万元。

在开辟高粱观赏用途上,程庆军也大胆迈出了一步。他根据高粱资源特性,筛选颜色鲜明、光亮,株型相近的红、黄、白等高粱品种,设计并种植了高粱"中国梦"图案,为乡村旅游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授业传道,培养科技新人。工作中,程庆军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培养年轻技术人才上,通过技能传授、组织座谈、试验分析、项目申报等方式的培养引导,进一步提高年轻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为农业科学研究燃起"星星之火"。

推动农业生产不断向前发展,需要在创新中把握机遇。然而,农业科研周期长、见效慢,新品种推广也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为了加强种质资源的创新,程庆军所在的研究室每年都要安排种植6000余份试验材料用以研究,高粱生长一天一变化,为了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情况,在高粱整个生长周期,都需要科研人员在田间地头不停地筛选、评价材料、品种的优异性,进而创新改良材料及选育新品种。特别是在高粱花期期间,正值三伏酷暑天,也是高粱科研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一错过就得等一年,因此必须全力以赴,连续工作,加紧杂交授粉,按照年初试验设计开展科研工作,才能确保科研任务顺利完成。从种到收,从数据记录再到数据分析,这一系列操作,程庆军都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坚持在现场一一完成,期间的辛苦和需要的耐心韧性不言而喻。

在科研攻关的前沿阵地,程庆军几乎到了忘我的境地。经常是早上8点以前到达20公里外的科研基地,晚上天黑之后才回家。"五一"高粱播种、7月花开杂交授粉、国庆高粱收获……在高粱生长的整个周期,程庆军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每天一干就是10余个小时,却从无怨言。程庆军总说,每一株高粱都像他的孩子,经过精心选育、栽种,然后看着它们成长,心里收获到的是满满的幸福。

择一事,终一生,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程庆军孜孜以求,在科研攻关的路上从未停歇。为了眷恋的沃土、为了大地的丰收,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农业科研一线,用真情和汗水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农业前沿科技任务。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奖2项;育成高粱新品种25个,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制定地方标准《清香型白酒酿造用高粱》……26年间,程庆军和他的高粱研究事业一路同行一路歌,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和成果。(记者 杜利勇 通讯员 郭娟)

文章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网址: http://www.xdnyyj.cn/zonghexinwen/2020/0728/434.html

上一篇:整体的视界:中国近代农业团体及其研究路径
下一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

现代农业研究投稿 | 现代农业研究编辑部| 现代农业研究版面费 | 现代农业研究论文发表 | 现代农业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农业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