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本文拟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路径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分析。
一、传统农业的形成
传统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一种纯绿色、原生态的农业。我国的传统农业是靠牛耕、铁犁发展起来的。我国的传统农业起源于封建社会的初期,春秋早期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铁器,中间诞生了作物选种、厩肥使用,种植绿肥以及土壤耕作等技术,到了西汉时期,小麦得到了推广,与夏季播种作物连作生产,形成了中国传统农业。
二、传统农业的现状
我国耕地面积人均占有耕地约1.38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水土流失的加快,耕地面积一直呈锐减趋势。耕地面积减少的直接后果则是农产品供给总量的减少,这样,就会使已经缓解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再度紧张起来。
资本缺乏是我国传统农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以牺牲农业来换取工业的发展,导致农业发展缓慢、资金短缺。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还处于中期阶段,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很难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在资本配置上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必然要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农业发展占用的资金便会越来越不足,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必然要影响到农业的总量增加,结构调整和品质改善。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劳动力人口越来越少,文化素质较高的劳动力都开始向城镇转移,从而对传统农业造成不利影响。因城市工业和乡镇工业排放的“三废”以及农民使用化学物质的大幅度增加,致使农田大面积污染。加上草原沙化、植被破坏和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业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这不但会直接降低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而且还使农业的受灾面积不断扩大。
三、传统农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涌入城市,收入也开始慢慢增加,农村土地的经营规模和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形成了土地集中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明晰的产权和土地流转制度,为传统农业的适度规模性经营提供适宜的条件,未来应该不断吸收外资进行区域性投资,鼓励民营经济去发展加工业,进一步抉择这些涉及传统农业的企业,引导其进行深化加工和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企业带动当地建设,反过来也能够促进企业发展,从而能够实现双赢。
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
从“三农”现状及其发展规律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分为三个阶段。
(1)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农业为辅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现代农业处于萌芽和弱势,但其中的结构调整和产业等要素是新生事物,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孕育着向更大范围的推进。
(2)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持阶段。这个阶段是在动员农民、教育农民,使农民对现代农业认识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形成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旗鼓相当的格局。由于农业与自然紧密相连,农业生产力低下,基本靠天吃饭,这注定了调整结构,促进现代农业转变还有一个漫长过程,现代农业的要素在这个阶段有了非比寻常的发展。一是现代农业的分量在增大。二是现代农业的机制在形成,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转向规模化,加工和市场的链条在延伸,合作经济组织在壮大。三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示范效应越来越突出,农民自愿选择现代农业的意向在增加。在战略相持阶段,现代农业发展要完成量的积累,逐步走向质的飞跃,还须采取比以往更强的措施来支持现代农业,不简单地否定传统农业,又要发展现代特色种养业,把现代农业的优越性发挥出来。
(3)现代农业为主、传统农业为辅的现代化阶段。相持阶段是两种农业的较量,在量的积累到了相当的程度,事物质变的条件具备了。第三阶段就是量上现代农业占绝对优势后的飞跃。这时现代农业的理念、机制基本形成。无论是结构调整的规模,还是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平,都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特别是农民的经营理念,大多已转变为现代农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同时农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下降,农业人口和劳动力在减少,素质在提高,人地比例下降低,农业规模趋于扩大,资本供给越来越充裕而劳动成本越来越高。因此,用机械替代体力劳动成为现实,现代农业完全取代传统农业,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文章来源:《现代农业研究》 网址: http://www.xdnyyj.cn/qikandaodu/2021/0204/942.html
现代农业研究投稿 | 现代农业研究编辑部| 现代农业研究版面费 | 现代农业研究论文发表 | 现代农业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农业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